| 暂存书架(0) | 登录

首记录 上一条 1 / 16 下一条 尾记录 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39

题名/责任者:
欧洲城市的千年演进/(美) 保罗·M.霍恩伯格, 林恩·霍伦·利斯著 阮岳湘译
出版发行项:
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22.04
ISBN及定价:
978-7-5452-1941-8 精装/CNY118.00
载体形态项:
481页;21cm
个人责任者:
霍恩伯格 (Hohenberg, Paul M.)
个人责任者:
利斯 (Lees, Lynn Hollen)
个人次要责任者:
阮岳湘
学科主题:
城市史-研究-欧洲
中图法分类号:
K95
相关题名附注:
原文题名取自书内
责任者附注:
保罗·M.霍恩伯格, 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恩·霍伦·利斯, 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 曾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学教授, 2013年退休。研究方向为城市史、欧洲社会史、英国殖民统治史。阮岳湘,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2005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研究方向为翻译、世界史。近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 出版专著、译著七部,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曾获得“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书目附注:
有书目 (第433-467页)
提要文摘附注:
本书是欧洲城市研究的经典之作。作者以前工业化时期、原工业时代、工业时代为划分, 研究了欧洲从1000年至1994年的千年城市化进程。作者试图系统地勾勒出欧洲城市化进程的大致轮廓, 并将对城市建筑者的成果, 以及对“高度便利”的城市生活的理解传达给读者。在专业讨论上, 本书将欧洲城市化过程分述为增长期、波动期、增长恢复期等三大阶段, 每一阶段的划分取决于当时段人口、技术、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各阶段发展模式的交织变化, 将人口增长规模与生产交换方式紧密相连, 以此来勾勒出欧洲城市化的网络式运作。作者也在书中挑战了城市研究的一些惯用模型和理论, 如中心地理论, 对它们进行批判性地分析, 并提出了与之相对的新研究范式, 如城市网络体系。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条码号 年卷期 校区—馆藏地 书刊状态 还书位置
K95/17 B00801132   总馆—社科书库(二)(西校区)     可借 社科书库(二)(西校区)
K95/17 B00801133   总馆—社科书库(二)(西校区)     可借 社科书库(二)(西校区)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
借阅趋势

同名作者的其他著作(点击查看)
-->
姓名:
手机号:
送 书 地:
收藏到: 管理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