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9
- 题名/责任者:
- 制度·文本·演剧:《昭代箫韶》与清代宫廷戏曲研究/胡光明著
- 出版发行项:
- 北京:商务印书馆,2024
- ISBN及定价:
- 978-7-100-24080-2/CNY109.00
- 载体形态项:
- xi, 540页:图;21cm
- 其它题名:
- 《昭代箫韶》与清代宫廷戏曲研究
- 丛编项:
- 故宫学研究丛书
- 个人责任者:
- 胡光明 著
- 学科主题:
- 宫廷-古代戏曲-戏剧史-研究-中国-清代
- 学科主题:
- 戏曲创作-文学研究-中国-清后期
- 中图法分类号:
- J809
- 中图法分类号:
- I207.37
- 书目附注:
- 有书目 (第505-531页)
- 提要文摘附注:
- 《制度·文本·演剧:〈昭代箫韶〉与清代宫廷戏曲研究》一书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学术分析, 详细考辨了《昭代箫韶》的编创过程, 指出其源于乾隆末年的《铁旗阵》, 并在嘉庆年间分化为两部大戏。作者系统考察了杨家将戏曲的“前文本”及其他宫廷大戏对《昭代箫韶》的影响, 提供了文本生成背景。在研究方法上, 本书采用跨学科视角, 深入探讨帝王心态、宫廷政治和物质文化等方面, 如乾隆、嘉庆御制诗集中的演剧场所诗篇, 揭示了帝王的时间焦虑与想象, 以及宫廷政治中王朝兴替、君臣纲常、性别秩序、神道设教等。在物质文化方面, 描述了大戏台的建造与使用、宫廷戏衣的精美壮观, 展现了皇权的“逾度的美学”。书中还借鉴了“被发明的传统”等理论观点, 从“流动的文本”与“文化遗产学”的视角审视宫廷戏曲, 探讨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本书的出版, 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戏曲史和清代社会文化研究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 条码号 | 年卷期 | 校区—馆藏地 | 书刊状态 | 还书位置 |
J809/22 | B00886968 | 总馆—文艺书库(西校区) | 可借 | 文艺书库(西校区) | |
J809/22 | B00886969 | 总馆—文艺书库(西校区) | 可借 | 文艺书库(西校区) |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