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43
- 题名/责任者:
- 机制与形态: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合研究/曹明, 张廷干 著
- 出版发行项: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12
- ISBN及定价:
- 978-7-5203-5365-6/CNY89.00
- 载体形态项:
- 293页;24cm
- 并列正题名:
- Mechanism and morphology: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arxism
- 其它题名:
-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合研究
- 个人责任者:
- 曹明, 1969- 著
- 个人责任者:
- 张廷干, 1971- 著
- 学科主题:
- 传统文化-关系-马克思主义-研究
- 中图法分类号:
- G04
- 一般附注: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机制与形态研究”(13BKS055)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研究”(2017ZDIXM152)
- 责任者附注:
- 曹明, 男, 1969年6月生, 法学博士, 教授。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学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江苏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理事; 南京理工大学和扬州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张廷干, 男, 1971年3月生, 哲学博士, 副教授。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成员。主要从事社会伦理心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心理机制与生活化逻辑等研究。
- 书目附注:
- 有书目 (第275-293页)
- 提要文摘附注:
- 本书在学术史梳理的基础上, 考察当前关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机制这一领域研究的理论困境、现实困境与方法论困境, 创新运用“形态学方法”, 力图对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形态学重构, 在历史形态与逻辑形态的相互转换中, 还原文化分殊形态的经验互释与演化机制, 以及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结合研究的切入基点与本体实践根基, 即文化逻辑形态与生命存在和可能生活的原初关联, 建构这一课题研究的学术资源与学术基础。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 条码号 | 年卷期 | 校区—馆藏地 | 书刊状态 | 还书位置 |
G04/26 | B00649629 | 总馆—社科书库(二)(西校区) | 可借 | 社科书库(二)(西校区) | |
G04/26 | B00649630 | 总馆—社科书库(二)(西校区) | 可借 | 社科书库(二)(西校区) | |
G04/26 | B00649631 | 总馆—社科书库(二)(西校区) | 可借 | 社科书库(二)(西校区) |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