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存书架(0) | 登录

首记录 上一条 1 / 4 下一条 尾记录 MARC状态:已编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10

题名/责任者:
包容性法治社会的实践逻辑/张清等著
出版发行项:
北京:商务印书馆,2024.09
ISBN及定价:
978-7-100-24031-4/CNY68.00
载体形态项:
447页;21cm
个人责任者:
张清
学科主题: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研究-中国
中图法分类号:
DF120.0
责任者附注:
张清, 法学博士, 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扬州大学法治社会研究院院长, 国家社科基金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项目首席专家, 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兼任教育部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人才项目、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4项, 省部级课题20余项 ;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10余项 ; 出版《社会组织的软法治理研究》《非政府组织的法治空间: 一种硬法规制的视角》《区域法治文化比较研究》等著作和教材11部, 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书目附注:
有书目
提要文摘附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本书正是对“法治社会建设机制”论题所做的体系化、学理化的初步阐释。通过检视过往法治变迁的实践历程, 反思汲取性法治模式的结构性缺陷, 作者提出并论证了包容性法治社会、数字法治社会等核心概念, 揭示出法治社会的道路选择与发展策略需要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法治论辩框架, 进而描绘了包容性法治社会的理想图景和实现机制, 即构建由治理能力结构、制度供给策略、秩序生成模式组成的包容性法治社会建设系统, 经由展望数字法治社会发展走向, 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会探明法理逻辑进路。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条码号 年卷期 校区—馆藏地 书刊状态 还书位置
DF120.0/61 B00871086   总馆—采编部     可借 采编部
DF120.0/61 B00871087   总馆—采编部     可借 采编部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
借阅趋势

同名作者的其他著作(点击查看)
-->
姓名:
手机号:
送 书 地:
收藏到: 管理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