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存书架(0) | 登录

首记录 上一条 1 / 3 下一条 尾记录 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38

题名/责任者:
犯罪总论的新展开.上册/马荣春著
出版发行项: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2.12
ISBN及定价:
978-7-5764-0831-7/CNY99.50
载体形态项:
2册 (905页);23cm
个人责任者:
马荣春, 1968- 著
学科主题:
犯罪学-研究
中图法分类号:
DF792
责任者附注:
马荣春, 生于1968年5月25日, 江苏东海人, 中山大学法律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南京师范大学刑法学博士后。
书目附注:
有书目
提要文摘附注:
本著由“上篇: 犯罪绪论”和“中篇: 犯罪构成”“下篇: 犯罪形态”所构成。其中, “上篇: 犯罪绪论”部分包括第一章“犯罪概念与特征”和第二章“罪名与罪状”。本部分先对犯罪概念、犯罪特征及其延伸性问题作了论证和解答, 接着对罪状的定义、罪状的分类、罪状的明确性、罪名的分类与作用以及罪名的确定原则、确定方法与认定思维作了论证与解答。“中篇: 犯罪构成”包括第三章“犯罪构成外在关系与四要件犯罪构成再肯定”、第四章“犯罪主体与犯罪客体”、第五章“犯罪主客观要件之一: 犯罪主观要件”、第六章“犯罪主客观要件之二: 犯罪客观要件”。本篇对犯罪构成所分解出来的诸多具体问题作了论述与解答。“下篇: 犯罪形态”包括第七章“犯罪形态之一: 共犯形态”和第八章“犯罪形态之二: 犯罪阶段形态与罪数形态”。本篇对共犯形态问题先后展开了共犯本质、共犯形态的追认、承继共犯、共犯脱离、共犯的共犯论述, 并对共同犯罪的有关概念予以辨正或重新表述。接着, 本篇又先后对犯罪阶段形态与罪数形态展开论述, 且对犯罪着手、“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犯罪既遂、数罪标准、一罪分类等具体问题作出论证与解答, 还提出了犯罪阶段形态认定与罪数认定的整体性思维。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条码号 年卷期 校区—馆藏地 书刊状态 还书位置
DF792/170(1) B00851225  上册 总馆—社科书库(一)(西校区)     可借 社科书库(一)(西校区)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
借阅趋势

同名作者的其他著作(点击查看)
-->
姓名:
手机号:
送 书 地:
收藏到: 管理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