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状态:已编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33
- 题名/责任者:
- 法学实践/刘星 著
- 版本说明:
- 增订版
- 出版发行项:
-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6
- ISBN及定价:
- 978-7-5598-1791-4 精装/CNY68.00
- 载体形态项:
- 336页;22cm
- 丛编项:
- 法学研究书系
- 个人责任者:
- 刘星 著
- 学科主题:
- 法学-文集
- 中图法分类号:
- DF0-53
- 责任者附注:
- 刘星,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书目附注:
- 有书目 (第315-336页)
- 提要文摘附注:
- 本书中, 作者反对“科学式”或者“科学主义”的法学, 这种法学观用类似于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范式来“广泛统治”法学研究, 认为我们可以从一切法律现象中, 得出“客观”“中立”的认识, 以及“必然”的进化规律, 同时也确立了先进-落后的等级序列。于是当下的法律移植便可以从历史档案中去寻求正当性, 法治建设便成了由法律精英阶层自上而下的启蒙和推广, 而这两者又和现代性的意识形态勾连在一起。作者以辩证唯物主义和阶级分析为方法, 结合阐释哲学, 论证这种“科学式”的法律知识的不可能, 揭露了其背后隐藏的权力逻辑。作者认为, 理论中的法律知识和实践中的法律知识在本质上是一回事, 而且后者是前者的逻辑前提, 前者是后者的扩展。既然实践总是在特定的时空展开的, 带着实践目的和立场的法律知识肯定也会受到各种微观条件的制约, 反映不同阶层或群体的利益, 不可能具有普适。法律移植就不可能是对域外“先进”制度的简单照搬, 相反必须以当下社会共识的构建为基础。法治建设也不可能只是自上而下的宏大的“理性化”运动, 而必须追踪法律实施周围的隐密制约。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 条码号 | 年卷期 | 校区—馆藏地 | 书刊状态 | 还书位置 |
DF0-53/257 | B00646679 | 总馆—社科书库(一)(西校区) | 可借 | 社科书库(一)(西校区) | |
DF0-53/257 | B00646680 | 总馆—社科书库(一)(西校区) | 可借 | 社科书库(一)(西校区) | |
DF0-53/257 | B00646681 | 总馆—社科书库(一)(西校区) | 可借 | 社科书库(一)(西校区) |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