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存书架(0) | 登录

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49

题名/责任者:
长安未远:唐代京畿的乡村社会/徐畅著
出版发行项: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05
ISBN及定价:
978-7-108-07069-2/CNY59.00
载体形态项:
10, 400页;21cm
其它题名:
唐代京畿的乡村社会
丛编项: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个人责任者:
徐畅, 1986- 著
地名主题:
长安(历史地名)-农村社会学-研究-唐代
中图法分类号:
C912
责任者附注:
徐畅 ,1986年生,河南南阳人,2004—2014年先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古籍研究所副教授。主要从事出土文献与汉唐历史的研究,近年来关注新出资料与中古地域社会,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提要文摘附注:
本书对唐代长安京畿乡村的研究,先讨论乡里村坊在长安城以及周边畿县的实施,关注京畿的地理、聚落形态等外在结构;提出“乡里制”这一载诸唐令的制度可能并未在长安城内推行。继之重点深入社会机制内部,解析乡村地域的居民成分与职业结构,就基层社会的各种组织形式——因地缘关系而组成的乡里邻保,因血缘关系结合而成的家庭、宗族,因共同信仰组织起来的民间结社等,一一进行专论。作者遵循自上而下的视角,讨论皇权如何统治京畿社会。特别指出,朝廷对这片区域实施特殊调控政策,乡民有较多机会跨越行政层级上诉,乃至直接与皇帝对话;与外州县不同,京畿乡村不仅存在乡里强干之家,都城社会中的权势豪家在乡村亦有很深的利益牵扯,是为“外来有力者”,朝廷对本区域统治的最终达成,是皇权、行政力、本地及外来有力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作者同时有自下而上的观察,通过社会的视角来透视唐帝国。从地方宗族(京兆韦、杜氏)的经营入手,感知国家行政力、选举制度在社会中的号召力,感知唐代的城乡关系;以中唐文人官员白居易为例,揭示社会个体因仕宦在长安城乡迁转的踪迹与心态;以农书《四时纂要》为主体资料,构建起一户五口的京畿小农家庭,讨论其财产、谋生方式、日常收入、支出,四时农事安排等。
使用对象附注:
农村社会学研究人员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条码号 年卷期 校区—馆藏地 书刊状态 还书位置
C912/90 B00742789   总馆—社科书库(一)(西校区)     可借 社科书库(一)(西校区)
C912/90 B00742790   总馆—社科书库(一)(西校区)     可借 社科书库(一)(西校区)
C912/90 B00742791   总馆—社科书库(一)(西校区)     可借 社科书库(一)(西校区)
C912/90 B00742792   东校区—专业书库(东校区)     可借 专业书库(东校区)
C912/90 B00742793   东校区—专业书库(东校区)     可借 专业书库(东校区)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
借阅趋势

同名作者的其他著作(点击查看)
-->
姓名:
手机号:
送 书 地:
收藏到: 管理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