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11
- 题名/责任者:
- 网络文艺生产规制/聂茂, 付慧青著
- 出版发行项: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
- ISBN及定价:
- 978-7-5227-3439-2/CNY98.00
- 载体形态项:
- 280页;24cm
- 个人责任者:
- 聂茂 著
- 个人责任者:
- 付慧青, 1944- 著
- 学科主题:
- 文艺-网络传播-研究
- 中图法分类号:
- I0-39
- 一般附注: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责任者附注:
- 聂茂,原名陈庆云,湖南祁东人。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责任者附注:
- 付慧青(1994-),山东淄博人,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在读,文艺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文艺与数字艺术研究。现出版专著一部,在国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
- 书目附注:
- 有书目 (第253-275页)
- 提要文摘附注:
- 本书以“网络文艺生产规制”为研究对象,运用符号学理论,试图在更宽广的理论层面上寻找网络文艺形式的统一性。目标有两个:一是阐明网络文艺符号的本体特征;二是阐明网络文艺符号的生产机理。两者具有内在的逻辑,本质上是一个问题。所谓网络文艺符号生产机理,就是指网络文艺符号的建构或创造规律,即网络文艺符号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其创作规律与传统文艺有何本质区别。因此,阐明这个问题就必须对生产主体进行全面精神分析和考察,这不仅是因为网络文艺本身就是典型的精神产品,而且是因为这种精神产品的生产环境、生产技术、生产资源甚至包括生产主体本身都与传统文艺存在了先天的重大区别。本文所研究的网络文艺符号实则就是网络文艺的文本符号,本书就是对网络文艺符号的整个符号生态系统中的诸类子符号进行研究分析,在与传统文艺符号的比较之中并结合互联网语境,从而对网络文艺符号独特的符号特性总结阐述。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 条码号 | 年卷期 | 校区—馆藏地 | 书刊状态 | 还书位置 |
I0/117 | B00884856 | 总馆—文艺书库(西校区) | 可借 | 文艺书库(西校区) | |
I0/117 | B00884857 | 总馆—文艺书库(西校区) | 可借 | 文艺书库(西校区) |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