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存书架(0) | 登录

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19

题名/责任者:
为什么欧洲富强了而亚洲没有:1600-1850年全球经济的岔路口/(印度) 普拉桑南·帕塔萨拉蒂著 王中华译
出版发行项:
北京:商务印书馆,2024.08
ISBN及定价:
978-7-100-23994-3/CNY78.00
载体形态项:
xxvi, 443页:图;26cm
并列正题名:
Why Europe grew rich and Asia did not
其它题名:
1600-1850年全球经济的岔路口
丛编项:
经济史与国富策译丛
个人责任者:
帕塔萨拉蒂 (Parthasarathi, Prasannan)
个人次要责任者:
王中华
学科主题:
世界经济-经济史-研究-1600-1850
中图法分类号:
F119
一般附注:
本书翻译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支持
版本附注:
据剑桥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译出
责任者附注:
普拉桑南·帕塔萨拉蒂, 波士顿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王中华,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著有《国际金融》《国际商务英语》等教科书,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完成2项国家级和5项省部级课题的研究, 另外译有《穷国的国富论》《金融创新与市场的波动性》《第四次大觉醒及平等主义的未来》《金融经济学》《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聪明的投资者》等10多部译著。
书目附注:
有书目 (第381-416页) 和索引
提要文摘附注:
关于“为什么欧洲从18世纪末开始实现了工业化, 而亚洲却没有”这一个经典的问题, 本书给出了全新的答案。通过从印度这个案例中获取大量的信息, 作者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事实: 17和18世纪, 欧洲和亚洲的发达地区, 与其说是有更大的差异, 倒不如说是更为相似 —— 无论从经济的复杂性, 还是从经济的增长情况来看, 都是如此。它们随后发展道路的趋异, 可以归因为所面对的不同的竞争和生态压力。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条码号 年卷期 校区—馆藏地 书刊状态 还书位置
F119/23 B00846902   总馆—社科书库(二)(西校区)     新书:正在上架 社科书库(二)(西校区)
F119/23 B00846903   总馆—社科书库(二)(西校区)     新书:正在上架 社科书库(二)(西校区)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
借阅趋势

同名作者的其他著作(点击查看)
-->
姓名:
手机号:
送 书 地:
收藏到: 管理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