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47
- 题名/责任者:
- 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施万克著 丘序译
- 出版发行项:
- 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03
- ISBN及定价:
- 978-7-5217-3042-5/CNY69.00
- 载体形态项:
- 244页;21cm
- 其它题名:
- 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
- 个人责任者:
- 施万克 (Schwankert, Steven) 著
- 个人次要责任者:
- 丘序 译
- 学科主题:
- 船舶遇难-史料-英国-1912
- 中图法分类号:
- U676
- 版本附注:
- 本书仅限中国大陆地区发行销售
- 责任者附注:
- 施万克,美国海事历史学家、作家,专注于探索、技术、媒体和文化领域,旅居中国逾20年。同名纪录片《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首席研究员兼主演,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作品多见于《亚洲华尔街日报》《南华早报》等刊物,以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的网站。
- 提要文摘附注:
- 1912年4月10日,当时世界上的邮轮“泰坦尼克号”开始了它的次,也是后一次航行。这艘永沉海底的巨轮承载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直至1997年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在美国上映,使得这场20世纪著名的海难重回大众视野,一时间,有关灾难、人心、挣扎与救赎的话题再次席卷全球。但鲜为人知的是,那艘船上还有8名中国乘客,而且其中6名得以幸存。有关“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早能够追溯的资料只有海难发生后西方媒体的零星报道,以及“泰坦尼克号”个别幸存者的回忆和证词:有人说他们是偷渡者,从一开始就藏身救生艇中;有人说他们是靠假扮女人混上救生艇;还有人说他们被枪指着,宁愿被打死都不愿下救生艇。这明显相互矛盾的指控背后,是不为人知也无人关心的历史真相。这6人就这样无端背负百年骂名,然后被遗忘。一个多世纪之后,海事历史学家施万克首次为我们揭开那段被尘封的历史。他从海量档案资料中去伪存真,拼凑起有关中国乘客的身份信息。他亲身实施浸水实验,并且按照原比例打造救生艇,只为还原海难发生时中国乘客的遭遇,破除不实指控。他还多次前往英国、美国、加拿大以及那些中国乘客的故乡台山进行实地调查,追寻这些人为何漂洋过海而来,又在船难后去向了何方。就这样,施万克以一种无可辩驳的方式向世人证明:这些中国幸存者绝非“懦夫”“偷渡者”,也不可能“假扮女人”混入救生艇。他们是“泰坦尼克号”事件中不起眼的注脚,却是那个人口变迁、种族主义大背景下海外中国劳工群体的缩影,面对时代的不公、命运的倾轧,他们毫无还击之力,唯有“抹干眼泪笑呵呵”。
- 使用对象附注:
- 史料研究人员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 条码号 | 年卷期 | 校区—馆藏地 | 书刊状态 | 还书位置 |
U676/2 | B00741465 | 西校区—自然书库(西校区) | 可借 | 自然书库(西校区) | |
U676/2 | B00741466 | 西校区—自然书库(西校区) | 可借 | 自然书库(西校区) | |
U676/2 | B00741467 | 西校区—自然书库(西校区) | 可借 | 自然书库(西校区) | |
U676/2 | B00741468 | 东校区—普通书库(东校区) | 可借 | 普通书库(东校区) | |
U676/2 | B00741469 | 东校区—普通书库(东校区) | 可借 | 普通书库(东校区) |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