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状态:已编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44
- 题名/责任者:
- 先发制人/(以) 罗南·伯格曼译 龚萍, 高礼杰译
- 出版发行项:
-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23.06
- ISBN及定价:
- 978-7-5327-9155-2/CNY108.00
- 载体形态项:
- 723页, [32] 页图版;21cm
- 丛编项:
- 译文纪实
- 个人责任者:
- 伯格曼 (Bergman, Ronen) 译
- 个人次要责任者:
- 龚萍 译
- 个人次要责任者:
- 高礼杰 译
- 学科主题:
- 纪实文学-以色列-现代
- 中图法分类号:
- I382.55
- 责任者附注:
- 罗南·伯格曼, 毕业于海法大学法学院, 获英国外交部哲学奖学金, 获剑桥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历史博士学位。曾在以色列总检察长办公室任职。
- 书目附注:
- 有书目 (第702-723页)
- 提要文摘附注:
- 本书是一本纪实作品。通过大量案例和资料向人们呈现了二战以来的以色列。以色列犹太人在二战期间遭遇了纳粹德国的种族清洗, 有近600万人丧生。如此惨痛的经历和教训, 使得先发制人这一思想成为建国后的以色列的指导思想。从1948年成立伊始, 保护国家和人民免受伤害一直是以色列情报部门和武装部队的责任, 为此, 他们不惜对大大小小的敌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暗杀, 甚至先发制人。正是因为这样的做法, 使得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周边关系的关系日渐紧张, 也跟这些国家的武装势力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冤冤相报, 从而造成了更多的人员伤亡, 就连平民也未能幸免。追溯以色列从建国到现在有针对性的杀戮活动, 提出道德问题。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 条码号 | 年卷期 | 校区—馆藏地 | 书刊状态 | 还书位置 |
I382.55/4 | B00813084 | 总馆—文艺书库(西校区) | 可借 | 借还台 | |
I382.55/4 | B00813085 | 总馆—文艺书库(西校区) | 可借 | 文艺书库(西校区) |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