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存书架(0) | 登录

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47

题名/责任者:
汉字论:不可回避的他者/子安宣邦著 顾春译
出版发行项: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03
ISBN及定价:
978-7-108-07094-4 精装/CNY59.00
载体形态项:
180页;21cm
其它题名:
不可回避的他者
个人责任者:
子安宣邦, 1933- 著
个人次要责任者:
顾春
学科主题:
日语-汉字-研究
中图法分类号:
H36
责任者附注:
子安宣邦,1933年生。毕业于东京大学,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曾任日本思想史学会会长,日本思想史大家。子安宣邦以一系列著作,对江户时期以来的日本思想界重要人物及其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批判性的研究。子安宣邦知识渊博,思想深刻,在日本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
提要文摘附注:
在日本,给日文中的汉字贴上异质性的标签,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看法,但这样的汉字观背后隐藏的问题却往往被忽视。究其源头,本居宣长《〈古事记〉传》中将汉字视为借来之物的观念,对后世日本的汉字观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本书中,子安宣邦进行了大量的梳理和知识考古学式的分析工作,回顾了明治时代以来日本思想史中“汉字问题”的来龙去脉,选取了本居宣长、山田孝雄、太宰春台、龟井孝、武内义雄、井上哲次郎、时枝诚记等日本学者的相关论述,重现了汉字在日本是如何被打上外来标签的文化史过程。作者试图由此阐述这样一个批判性的观点:对于日本人来说,汉字既不是排他的、产生自我之异端性的他者,也不是接受者自身语言认识必须承受的、作为外伤之异质性的他者。汉字和汉语,其实是日文、日语得以成立和发展的“不可回避的他者”,是使日语可以不断向外部拓展的一个语言契机。
使用对象附注:
日语汉字研究人员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条码号 年卷期 校区—馆藏地 书刊状态 还书位置
H36/59 B00743259   总馆—社科书库(二)(西校区)     可借 社科书库(二)(西校区)
H36/59 B00743260   总馆—社科书库(二)(西校区)     可借 社科书库(二)(西校区)
H36/59 B00743261   总馆—社科书库(二)(西校区)     可借 社科书库(二)(西校区)
H36/59 B00743262   东校区—普通书库(东校区)     可借 普通书库(东校区)
H36/59 B00743263   东校区—普通书库(东校区)     可借 普通书库(东校区)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
借阅趋势

同名作者的其他著作(点击查看)
-->
姓名:
手机号:
送 书 地:
收藏到: 管理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