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14
- 题名/责任者:
- 再造传统:战时美学的文化想象 (1931-1949)/金浪著
- 出版发行项: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
- ISBN及定价:
- 978-7-301-35390-5/CNY88.00
- 载体形态项:
- 271页;23cm
- 其它题名:
- 战时美学的文化想象:1931-1949
- 丛编项:
- 诗学与美学研究丛书
- 个人责任者:
- 金浪 著
- 学科主题:
- 美学-研究-中国-1931-1949
- 中图法分类号:
- B83-092
- 责任者附注:
- 金浪, 重庆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中心主任, 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青年分会学术委员、重庆大学共和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经略研究院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文艺美学、中国现代文论、批评理论与批评史。
- 书目附注:
- 有书目 (第260-267页)
- 提要文摘附注:
- 从现代知识构建角度观之, “中国美学”既非古已有之, 也非纯属舶来, 而是“美学”与“中国”长期磨合下的产物。自清末民初传入以来, “美学”与“中国”的磨合不仅重新激活了美学内部本就存在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话语张力, 也经由这一思想重组深度参与中国现代知识界的传统重构。在抗日战争这场民族国家的危机时刻, “美学”与“中国”的磨合也达至高潮。在此方面, 朱光潜、宗白华、李长之三人极具代表性。无论是朱光潜美学视野下的儒学转向, 宗白华通过中西比较对中国艺术意境论的营造, 还是李长之以文艺批评方式进行的迎中国的文艺复兴构想, 都堪称战时美学文化想象的经典案例。因此, 探讨三人运用美学视野对传统的再造努力, 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美学”知识范式的现代构建, 也能深度推进对中国现代美学演进机制的认识。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 条码号 | 年卷期 | 校区—馆藏地 | 书刊状态 | 还书位置 |
B83-092/15 | B00880729 | 总馆—社科书库(一)(西校区) | 可借 | 社科书库(一)(西校区) | |
B83-092/15 | B00880730 | 总馆—社科书库(一)(西校区) | 可借 | 社科书库(一)(西校区) |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