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存书架(0) | 登录

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34

题名/责任者:
自我意识与反讽/(德) 马丁·瓦尔泽著 黄燎宇译
出版发行项: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12
ISBN及定价:
978-7-02-016896-5/CNY45.00
载体形态项:
185页;21cm
丛编项:
99读书人
丛编项:
经典写作课
个人责任者:
瓦尔泽 (Walser, Martin), 1927- 著
个人次要责任者:
黄燎宇
学科主题:
讽刺文学-文学研究
中图法分类号:
I0
责任者附注:
马丁·瓦尔泽 (Martin Walser), 1927年生于德国博登湖畔的瓦瑟堡, 二战期间在德军防空部队服役, 战争结束后, 马丁·瓦尔泽先后在雷根斯堡和蒂宾根攻读文学、哲学、历史, 1951年获博士学位。
书目附注:
有书目 (第167-185页)
提要文摘附注:
本书是德国当代作家马丁·瓦尔泽“法兰克福诗学讲座”五次演讲的结集。马丁·瓦尔泽对20世纪盛行的、主要肇始于托马斯·曼的反讽概念提出了质疑, 他细致梳理出一个文学渊源: 从弗里德里希·施勒格尔对资产阶级-浪漫主义反讽所下的定义, 到这一种反讽的巅峰之作, 即托马斯·曼《托尼奥·克吕格尔》。马丁·瓦尔泽认为, 在这里, 反讽是确立主人公身份的手段, 主题与反主题相互驳斥, 而主人公不会偏袒哪一方, 他站在所有对立面之上。可以说, 在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确立自我意识的过程中, “反讽”成了关键工具。马丁·瓦尔泽又对卡夫卡《变形记》进行了细读, 得出“格里高尔的死是大团圆”的结论, “没有一个故事比这更具反讽”。经过层层剥丝抽茧般的分析, 马丁·瓦尔泽希望重新唤起真正的苏格拉底式反讽 —— 引导人们回归内心世界、回归道德和思想的自由。本书分5章, 内容包括: 现实中的浪漫反讽、此反讽非彼反讽、虚无是怎样炼成的、纯粹的反讽、自我意识与反讽等。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条码号 年卷期 校区—馆藏地 书刊状态 还书位置
I0/111 B00811457   总馆—文艺书库(西校区)     可借 文艺书库(西校区)
I0/111 B00811458   总馆—文艺书库(西校区)     可借 文艺书库(西校区)
I0/111 B00811459   总馆—文艺书库(西校区)     可借 借还台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
借阅趋势

同名作者的其他著作(点击查看)
-->
姓名:
手机号:
送 书 地:
收藏到: 管理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