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48
- 题名/责任者:
- 中国文体论:原初生成与现代嬗变/姚爱斌著
- 出版发行项: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05
- ISBN及定价:
- 978-7-301-31206-3/CNY78.00
- 载体形态项:
- 319页;23cm
- 其它题名:
- 原初生成与现代嬗变
- 丛编项:
- 文化诗学理论与实践丛书
- 个人责任者:
- 姚爱斌, 1968- 著
- 学科主题:
- 中国文学-文体论-研究
- 中图法分类号:
- I206
- 一般附注: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文体论的原初生成与现代嬗变”结项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文学院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 责任者附注:
- 姚爱斌,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 书目附注:
- 有书目 (第308-316页)
- 提要文摘附注:
- 本书运用语境还原、原典精析、史论融通、中日比较等方法, 深度反思中国文体论原初生成与现代嬗变中的诸多问题。首先从概念层面考察从先秦两汉时期主导性的“文”和“文章”观到汉末魏时期出现的“文体”观的演进过程, 比较“文章”观与“文体”观的不同内涵, 分析古代文体论生成、发展的文学动因和文化语境, 揭示“文体”概念和文体论产生的文学史意义。进而追踪中国文体论从传统向现代嬗变的轨迹, 在中日交流、古今之变和西学东渐等多重历史文化背景下, 揭示以“语言形式”为核心内涵的中国现代文体观的形成历史, 具体分析中国传统文体观的日本接受以及日本近代文体观、西方文类学和语体学对中国现代文体观形成过程的不同影响, 深入探究中、日、西“文体”观传播、影响、嬗变、转换的内在动力、机制和规律。本书还以经过重释的古代文体论为学理基础, 对七言诗体起源发展问题以及“通变”“风骨”“奇正”等重要文论范畴作了更为契合历史语境的阐发。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 条码号 | 年卷期 | 校区—馆藏地 | 书刊状态 | 还书位置 |
I206/97 | B00802081 | 总馆—文艺书库(西校区) | 可借 | 文艺书库(西校区) | |
I206/97 | B00802082 | 总馆—文艺书库(西校区) | 可借 | 文艺书库(西校区) |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