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读格式显示(MARC)
- 010 __ |a 978-7-5447-7508-3 |d CNY59.00
- 100 __ |a 20190414d2019 em y0chiy50 ea
- 200 1_ |a 暴力 |A Bao Li |e 思无所限 |f (美) 理查德·J. 伯恩斯坦著 |g 李元来译
- 210 __ |a 南京 |c 译林出版社 |d 2019.03
- 225 2_ |a 人文与社会译丛 |A ren wen yu she hui yi cong |h 第十四批 |v 139
- 314 __ |a 理查德·J. 伯恩斯坦, 1932年生, 美国哲学家, 社会研究新学院哲学系教授。
- 320 __ |a 有书目 (第252-256页) 和索引
- 330 __ |a 我们的时代或许可被成为“暴力时代”, 因为无论是在书籍报刊、影视作品还是互联网中, 都充斥着各种现实的或虚构的对暴力的呈现。但我们所说的“暴力”到底是什么? 它能为人们带来什么? 它的界限又在哪里? 伯恩斯坦试图在本书中回答这些问题, 通过考察施密特、本雅明、阿伦特、法农、阿斯曼这五位学者探讨暴力问题的著作, 他深入分析并反思了他们对非暴力的重要性的论证, 以及对特殊情况下的暴力的辩护。伯恩斯坦指出, 并不存在判定暴力正当性的普遍标准, 应对这个问题的可行方案, 是建构允许自由公开讨论, 让个体意见得到表达和倾听的公众环境。
- 410 _0 |1 2001 |a 人文与社会译丛 |h 第十四批 |v 139
- 510 1_ |a Violence |e thinking without banisters |z eng
- 517 1_ |a 思无所限 |A si wu suo xian
- 606 0_ |a 暴力 |A bao li |x 研究
- 701 _1 |a 伯恩斯坦 |A bo en si tan |g (Bernstein, Richard J.), |f 1932- |4 著
- 702 _0 |a 李元来 |A li yuan lai |4 译
- 801 _0 |a CN |b 湖北三新 |c 20241017
- 905 __ |a AHLSL |d C51/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