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读格式显示(MARC)
- 000 02318nam0 2200289 450
- 010 __ |a 978-7-01-025641-2 |d CNY88.00
- 100 __ |a 20230602d2023 em y0chiy50 ea
- 200 1_ |a 中国经济地理发展研究 |A Zhong Guo Jing Ji Di Li Fa Zhan Yan Jiu |d =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geography |f 刘长庚, 彭文斌, 魏晓等著 |z eng
- 210 __ |a 北京 |c 人民出版社 |d 2023.05
- 314 __ |a 刘长庚, 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校长。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湖南省财政经济与区域发展研究基地负责人, 湘潭大学理论经济学湖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土点和博土后科研流动站的学科带头人。彭文斌, 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地理》期刊编委, 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长期从事环境经济、经济地理等研究。魏晓,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所长、《经济地理》期刊副主编。担任湖南省科协委员,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自然学会资源工程专委会主任, 湖南省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湖南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 320 __ |a 有书目 (第252-265页)
- 330 __ |a 本报告以地域综合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 以新经济地理理论、应用区位理论、空间结构理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理论、地域分工理论、产业发展理论等基础理论为基石, 以“区域发展与运行”为主线, 实现了中国经济地理对“现实性”的强调。首先, 对我国地理位置、资源特征及经济地理影响进行了整体概述; 其次, 介绍了我国城市及区域划分, 扼要分析了区域本底条件和总体面貌; 再者, 基于密度、距离、分割的新经济地理学“3D”理论框架建立了经济地理发展评价体系; 同时, 根据经济地理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全国31省经济地理发展能力综合得分, 依照评分对东、中、西、东北部进行分区描述; 再次, 根据指标体系对重点城市群经济地理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分, 对区域联系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最后, 对区域经济地理总体特征进行了总结, 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510 1_ |a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geography |z eng
- 606 0_ |a 经济地理 |A jing ji di li |y 中国
- 701 _0 |a 刘长庚 |A liu chang geng |4 著
- 701 _0 |a 彭文斌 |A peng wen bin |4 著
- 701 _0 |a 魏晓等 |A wei xiao deng |4 著
- 801 _0 |a CN |b 湖北三新 |c 20230602
- 905 __ |a AHLSL |d F12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