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读格式显示(MARC)
- 000 01822nam0 2200253 450
- 010 __ |a 978-7-5764-0831-7 |d CNY99.50
- 100 __ |a 20230321d2022 em y0chiy50 ea
- 200 1_ |a 犯罪总论的新展开 |A fan zui zong lun de xin zhan kai |h 上册 |f 马荣春著
- 210 __ |a 北京 |c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d 2022.12
- 215 __ |a 2册 (905页) |d 23cm
- 314 __ |a 马荣春, 生于1968年5月25日, 江苏东海人, 中山大学法律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南京师范大学刑法学博士后。
- 330 __ |a 本著由“上篇: 犯罪绪论”和“中篇: 犯罪构成”“下篇: 犯罪形态”所构成。其中, “上篇: 犯罪绪论”部分包括第一章“犯罪概念与特征”和第二章“罪名与罪状”。本部分先对犯罪概念、犯罪特征及其延伸性问题作了论证和解答, 接着对罪状的定义、罪状的分类、罪状的明确性、罪名的分类与作用以及罪名的确定原则、确定方法与认定思维作了论证与解答。“中篇: 犯罪构成”包括第三章“犯罪构成外在关系与四要件犯罪构成再肯定”、第四章“犯罪主体与犯罪客体”、第五章“犯罪主客观要件之一: 犯罪主观要件”、第六章“犯罪主客观要件之二: 犯罪客观要件”。本篇对犯罪构成所分解出来的诸多具体问题作了论述与解答。“下篇: 犯罪形态”包括第七章“犯罪形态之一: 共犯形态”和第八章“犯罪形态之二: 犯罪阶段形态与罪数形态”。本篇对共犯形态问题先后展开了共犯本质、共犯形态的追认、承继共犯、共犯脱离、共犯的共犯论述, 并对共同犯罪的有关概念予以辨正或重新表述。接着, 本篇又先后对犯罪阶段形态与罪数形态展开论述, 且对犯罪着手、“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犯罪既遂、数罪标准、一罪分类等具体问题作出论证与解答, 还提出了犯罪阶段形态认定与罪数认定的整体性思维。
- 606 0_ |a 犯罪学 |A fan zui xue |x 研究
- 701 _0 |a 马荣春, |A ma rong chun |f 1968- |4 著
- 801 _0 |a CN |b 人天书店 |c 20230321
- 905 __ |a AHLSL |d DF792/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