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读格式显示(MARC)
- 000 01930nam0 2200265 450
- 010 __ |a 978-7-208-18514-2 |d CNY98.00
- 100 __ |a 20231201d2023 em y0chiy50 ea
- 200 1_ |a 早期道家的精神之道 |A zao qi dao jia de jing shen zhi dao |f 李晓英著
- 210 __ |a 上海 |c 上海人民出版社 |d 2023.10
- 300 __ |a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早期道家精神体验及心灵世界之研究》
- 314 __ |a 李晓英, 女, 1970年8月出生, 史学博士, 河南周口人。现为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先秦道家哲学和先秦古典文献, 曾出版《个体论: 先秦儒道对“德”“道”诠释》等著作。
- 330 __ |a 本书以“精神内守而不外越于形骸”为早期道家学术的核心, 以形神相依和身心一体为指向, 以内在精神修为统摄外在世界, 体现人的内在统一和“损之又损”的修为过程, 揭示道家精神修养的专一性、反复性和体证性特点, 展示出道家精神修葺和修炼的深湛功夫和幽邃途径, 揭示早期道家“赤子”“婴儿”的本真生活。以否定思维为途径, 围绕世界是否完全可以认知、强势强制行为是否可行、如何避免民众受搅扰三个层面, 老子赋予自我以关系性和对象性的思考, 对“我”“吾”进行了礼仪、偏见和利益层面的否定。庄子则亲证自身的思想观点和主张, 以自身逍遥飘逸的形象阐释其精神独立的践履, 阐论庄子哲学的形成具有深彻的境遇性和在场性特征。道家完成了世俗越和价值重诂, 老子以利物不争的界定“善”的意涵, 进而对玄德和道予以颂赞。庄子则通过至人边缘化的社会地位、安宁和悦的心境、严肃豁达的人生态度, 以及为求脱对天下理想秩序的设想, 解析至人然、脱的特征。杨朱一派常列举表示对比、对抗、相反观点的词汇, 突出其“为我”或“贵己”的立论宗旨和目的所在, 对功名天下的疏离批判, 对个体生命的顺任维护, 凸显了人的生存意义和现实意义。以“民”和“天下”为指向, 道家论证了精神修为的过程和治理层级的的评判标准。
- 606 0_ |a 道家 |A dao jia |x 研究
- 701 _0 |a 李晓英, |A li xiao ying |f 1970- |4 著
- 801 _0 |a CN |b 人天书店 |c 20231201
- 905 __ |a AHLSL |d B223/20